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工作 >> 教学动态 >> 正文

关于举办2020年学院教学能力大赛的通知

发布者: [发表时间]:2020-06-01 [来源]: [浏览次数]:

各教学系部、相关处室:

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全省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和教育部、省政府《关于整省推进提质培优建设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的意见》,提升我院教师教学能力,打造高水平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遴选优秀作品备战省赛、国赛,现将我院2020年教学能力大赛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比赛要求

重点考察教学团队(2—4人)针对某门课程中部分教学内容完成教学设计、实施课堂教学、评价目标达成、进行反思改进的能力。

教学团队应落实职业教育国家教学标准,对接职业标准(规范),关注产业发展新业态新模式,对接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依据学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实施性课程标准,选取参赛教学内容,进行学情分析,确定教学目标,优化教学过程,合理运用技术、方法和资源等组织课堂教学,进行教学考核与评价,做出教学反思与诊改。

教学团队可免费选用国家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职业学校企业生产实际教学案例库等资源进行教学设计和实际教学,并从教学资源支持平台(智慧职教www.icve.com.cn、爱课程网www.icourses.cn)获取;也可免费使用“先电专用网络教学平台”进行教学设计和实际课堂教学,登陆www.xdjxpt.com申请使用账号。

二、比赛分组

大赛设3个报名组别。

1.公共基础课程组:参赛作品应为公共基础课程中不少于12学时连续、完整的教学内容;

2.专业课程一组:参赛作品应为专业基础课程或专业核心课程中不少于16学时连续、完整的教学内容;

3.专业课程二组:参赛作品应为专业核心课程中不少于16学时连续、完整的教学内容,其中必须包含不少于6学时的实训教学内容。职业学校专业(类)顶岗实习标准中的实习项目工作任务也可参赛。

三、参赛作品及材料

教学团队选取某门课程在一个学期中符合要求的教学任务作为参赛作品,完成教学设计,组织实施课堂教学。教学内容应符合教育部印发的职业教育国家教学标准和我厅印发的专业教学指导方案有关要求,并对接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涉及1+X证书制度试点的专业,还应对接有关职业技能等级标准。教材选用应符合教育部和我厅有关规定。

参赛材料包括参赛作品实际使用的教案、2—5段课堂实录视频、教学实施报告,以及所依据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具体要求见附件1。

四、比赛办法

参赛教师登录山东城市建设职业学院网络教学平台(sdcjxy.fanya.chaoxing.com)上传参赛视频及教学材料,学院组织专家依据评分指标,采取网络评审的方式确定排名及奖项。

五、报名要求

(一)每个教学团队由实际承担参赛课程或相关课程教学(含实习指导)、教研任务的教师组成,不直接实施课堂教学的团队成员不超过1人。

(二)除公共基础课程组外,每个教学团队可吸收1名团队学校聘用的企业兼职教师作为成员参赛。

(三)参赛作品教学内容须属于我院开设专业(须在教育部备案)和课程,成员须实际承担有关教学或教研任务。以虚假内容(身份)参赛的,一经核实,取消其参赛资格以及所在代表队团体奖评奖资格。

(四)参赛作品应为原创,引用资料应注明出处。若有知识产权异议和纠纷,责任由教学团队承担。

六、奖项设置

比赛按照赛项根据参赛人数按比例分设一、二、三等奖。学院将依据上级文件通知,遴选优秀作品代表我院参加全省职业院校教学能力大赛。

七、其他事项

参赛教师于6月14日前完成作品上传,逾期均视为自愿放弃参赛资格。

附件:

1. 2020年山东城市建设职业学院教学能力大赛参赛作品材料要求

2. 2020年山东省职业院校教学能力大赛评分指标

3. 参赛作品上传流程

教务处

2020年5月30日

   

附件1

2020年山东城市建设职业学院教学能力大赛

参赛作品材料要求

一、参赛作品文档

所有文档材料均要求规范、简明、完整、朴实,不得泄露地区、学校和团队成员等信息,以PDF格式提交,每个文件大小不超过100M。

(一)参赛教案

教学团队根据提交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选取该课程在一个学期中符合规定的教学任务作为参赛作品,撰写实际使用的教案。教案应包括授课信息、任务目标、学情分析、活动安排、课后反思等教学基本要素,设计合理、重点突出、规范完整、详略得当。每个参赛作品的全部教案合并为一个文件提交。

(二)教学实施报告

教学团队在完成教学设计和实施之后,撰写1份教学实施报告。报告应梳理总结参赛作品的整体教学设计、课堂教学实施成效、反思与改进等方面情况,突出重点和特色,可用图、表等对实施过程和成效加以佐证,字数不超过3000字。

(三)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教学团队提交学校实际使用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并附在本校网站发布的网址链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应按照《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教职成〔2019〕13号)和《关于组织做好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通知》(教职成司函〔2019〕61号)有关要求修订完善。参赛内容为公共基础课程的,只需提交实际开设该课程的其中一个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跨校组建的教学团队,只需提交团队负责人所在学校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四)课程标准

教学团队提交参赛作品实际使用的课程标准。课程标准应按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依据职业教育国家教学标准体系中的相关标准要求,参考职业教育国家或省级规划教材,科学、规范制定,说明课程要求、时间进度、实施保障等。多个授课班级只需提交其中一份课程标准;跨校组建的教学团队,只需提交团队负责人所在学校的课程标准。

二、参赛作品视频

教学团队成员按照教学设计实施课堂教学(含实训、实习),录制2—5段课堂实录视频,原则上每位团队成员不少于1段,不直接实施课堂教学的团队成员可不作要求。课堂实录视频每段最短8分钟左右、最长20分钟左右,总时长控制在40—45分钟;每段视频可自行选择教学场景,应分别完整、清晰地呈现参赛作品中内容相对独立完整、课程属性特质鲜明、反映团队成员教学风格的教学活动实况。中职专业技能课程二组、高职专业课程二组参赛作品的视频中须包含不少于2段反映团队成员关键技术技能教学操作与示范的教学实况。

课堂实录视频须采用单机方式全程连续录制(不得使用摇臂、无人机、虚拟演播系统、临时拼接大型LED显示屏等脱离课堂教学实际、片面追求拍摄效果、费用昂贵的录制手段),不允许另行剪辑及配音、不加片头片尾、字幕注解,不泄露市、县(市、区)、学校名称。采用MP4格式封装,每个文件大小不超过200M。每段视频文件命名有明显区分。

视频录制软件不限,采用H.264/AVC(MPEG-4 Part10)编码格式压缩;动态码流的码率不低于1024Kbps,不超过1280Kbps;分辨率设定为720×576(标清4:3拍摄)或1280×720(高清16:9拍摄);采用逐行扫描(帧率25帧/秒)。音频采用AAC(MPEG4 Part3)格式压缩;采样率48KHz;码流128Kbps(恒定)。

附件2

2020年职业院校教学能力大赛评分指标

一、公共基础课程组

评价

指标

评价要素

目标

学情

20

1.适应新时代对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新要求,符合教育部发布的公共基础课教学大纲(课程标准)有关要求,紧扣学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教学安排,强调培育学生的学习能力、信息素养和职业精神。

2.教学目标表述明确、相互关联,重点突出、可评可测。

3.客观分析学生的知识基础、认知能力、学习特点等,详实反映学生整体与个体情况数据,准确预判教学难点及其掌握可能。

内容

策略

20

1.联系时代发展和社会生活,融通专业课程和职业能力,弘扬劳动精神,培育创新意识;思政课程充分反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其他课程注重落实课程思政要求。

2.教学内容有效支撑教学目标的实现,选择科学严谨、容量适度,安排合理、衔接有序、结构清晰。

3.教材选用符合规定,配套提供丰富、优质的学习资源,教案完整、规范、简明、真实。

4.教学过程系统优化,流程环节构思得当,技术应用预想合理,方法手段设计恰当,评价考核考虑周全。

实施

成效

30

1.体现先进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遵循学生认知规律,符合课堂教学实际。

2.按照教学设计实施教学,关注重点、难点的解决,能够针对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突出学生中心,实行因材施教。

3.教学环境满足需求,教学活动开展有序,教学互动广泛深入,教学气氛生动活泼。

4.关注教与学全过程信息采集,针对目标要求开展考核与评价。

5.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数字资源、信息化教学设施设备提高教学与管理成效。

教学

素养

15

1.充分展现新时代职业院校教师良好的师德师风、教学技能和信息素养,发挥教学团队协作优势。

2.教师课堂教学态度认真、严谨规范、表述清晰、亲和力强。

3.教学实施报告客观记载、真实反映、深刻反思教与学的成效与不足,提出教学设计与课堂实施的改进设想。

4.决赛现场展示与答辩聚焦主题、科学准确、思路清晰、逻辑严谨、研究深入、手段得当、简洁明了、表达流畅。

特色

创新

15

1.能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学会正确的思维方法、培育正确的劳动观念。

2.能够创新教学模式,给学生深刻的学习体验。

3.能够与时俱进地提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教研科研能力。

4.具有较大的借鉴和推广价值。

二、专业(技能)课程组

评价

指标

评价要素

目标

学情

20

1.适应新时代对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新要求,符合教育部发布的专业教学标准、实训教学条件建设标准(仪器设备装备规范)、顶岗实习标准等有关要求,涉及1+X证书制度试点的专业,还应对接有关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紧扣学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强调培育学生的学习能力、信息素养以及专业精神、职业精神和工匠精神。

2.教学目标表述明确、相互关联,重点突出、可评可测。

3.客观分析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基础、认知和实践能力、学习特点等,详实反映学生整体与个体情况数据,准确预判教学难点及其掌握可能。

内容

策略

20

1.能够有机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落实课程思政要求,及时反映相关领域产业升级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重视加强劳动教育,弘扬劳动精神、劳模精神。针对基于职业工作过程建设模块化课程的需求,优化教学内容。

2.教学内容有效支撑教学目标的实现,选择科学严谨、容量适度,安排合理、衔接有序、结构清晰。实训教学内容源于真实工作任务、项目或工作流程、过程等。

3.教材选用符合规定,补充引用生产实际案例,配套提供丰富、优质的学习资源,教案完整、规范、简明、真实。

4.根据项目式、案例式等教学需要,教学过程系统优化,流程环节构思得当,技术应用预想合理,方法手段设计恰当,评价考核考虑周全。

实施

成效

30

1.体现先进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遵循学生认知规律,符合课堂教学实际,落实德技并修、工学结合。

2.按照教学设计实施教学,关注技术技能教学重点、难点的解决,能够针对学习和实践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突出学生中心,强调知行合一,实行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生源特点,体现灵活的教学组织形式。

3.教学环境满足需求,教学活动安全有序,教学互动广泛深入,教学气氛生动活泼。

4.关注教与学全过程的信息采集,针对目标要求开展教学与实践的考核与评价。

5.合理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虚拟/增强现实、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以及数字资源、信息化教学设施设备改造传统教学与实践方式、提高管理成效。

教学

素养

15

1.充分展现新时代职业院校教师良好的师德师风、教学技能、实践能力和信息素养,发挥教学团队协作优势。

2.课堂教学态度认真、严谨规范、表述清晰、亲和力强。

3.实训教学讲解和操作配合恰当,规范娴熟、示范有效,符合职业岗位要求,展现良好“双师”素养。

4.教学实施报告客观记载、真实反映、深刻反思理论、实践教与学的成效与不足,提出教学设计与课堂实施的改进设想。

5.决赛现场展示与答辩聚焦主题、科学准确、思路清晰、逻辑严谨、研究深入、手段得当、简洁明了、表达流畅。

特色

创新

15

1.能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学会正确的思维方法、培育正确的劳动观念。

2.能够创新教学与实训模式,给学生深刻的学习与实践体验。

3.能够与时俱进地更新专业知识、积累实践技能、提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教研科研能力。

4.具有较大的借鉴和推广价值。

附件3:参赛作品上传流程

1. 登录山东城市建设职业学院网络教学平台:sdcjxy.fanya.chaoxing.com。如初次使用,用户名为工号,初始密码123456。

2. 进入教学空间,点击“+”创建课程。

3. 课程名称栏填写作品名称,教师栏填写主讲教师姓名,说明栏填写“山东城市建设职业学院2020年教学能力大赛”。如图所示:

4. 一级目录名称填写赛项名称,二级目录依次上传教学设计讲解视频、课堂教学视频、教学材料电子版。按照要求上传作品材料即可。